斗泰學醫

【關於跑步,我說的其實是...】

我不是村上春樹,我只是他的粉絲。我承認,我盜用了他的書名。還好我沒有要寫一本書,我只是寫一篇小小的文章。我相信,基於寫一本暢銷書和寫一篇可能沒人要看的小小文章的天差地別,村上春樹兄一定會包容我的… 關於跑步,且先讓我細說從頭… 今年五月初,我和老婆努力地完成了單車環島。也終於在2010春末到2012春末之間的兩年,把台灣大三鐵(玉山登頂、泳渡日月潭、單車環島)的發願給完成了。像個過動(老)兒般,我在完成單車環島的最後一里路上,雙腳機械性地踩著單車,腦子可是已經飛快地想著,接下來咧? 在還沒踏進家門口前,我已經一廂情願地鎖定了下一個目標---馬拉松! 於是,從今年六月中起,我開始跑路,呃~~不是,是跑步。雖然景氣有點差,不過,真的只是跑步!村上春樹從三十三歲開始跑步,他說起步遲了。所以,我就不想說,我幾歲開始跑步了。再問,我會告訴你,是25,只是有一點點遲! 於是,我開始帥帥地跑、快樂地跑、健康地跑。然後,分別在今年八月中及十月底把大腳ㄚ鐵人兩項賽及石岡半馬順利地跑完。受此激勵,我開始不時地仰頭望著藍天,眼角還噙著些許淚水,期盼著完成馬拉松,迎接萬人歡呼的光輝日子。 在順利地跑完石岡半馬之後不久,我的心裡開始會不時地出現悸動的感覺。陪我跑步的是老婆。老婆固然耐看,但看了二、三十年,除非她刻意試探,我得裝一下,否則初戀時的心悸感是不太可能再現的。在我們跑步的那條路上,中午時分,除了我們兩個,你絶對找不到第三個在中午跑步的瘋子。更別說是身材窈窕,晃著馬尾,讓我心靈悸動的跑步正妹之類的東東了。 我終於懂了,我的心動不是心靈悸動,而是心臟亂動。我心律不整了。這心悸雖然斷斷續續,卻不時地出現,一直到現在,還沒有打算永遠離開的意思。 這是我以往從沒有經歷過的現象,依我的專業判斷(好像用常識就夠了),這心律不整應該和我這幾個月的長跑訓練有關。於是我開始翻查網路。有道是,踏破鐵鞋無覓處,得來全不費工夫。我竟然找到一篇,根本就是預知我的問題,預先幫我寫就,等著我來參考的醫學文獻! 美國中美心臟研究所(Mid America Heart Institute)的歐克菲醫師(James O’Keefe MD)等人,在今年六月號的Mayo Clinic Proceedings醫學期刊,發表了一篇文章:《Potential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ffects From Excessive Endurance Exercise》(過量的耐力運動可能帶來對心臟血管系統的不利影響)。 這一篇醫學文獻收集了69篇,發表於自1993年至2012年的20年之間,討論有關耐力型運動對心臟血管之影響的醫學文獻。作者將這些文獻統合、整理、分析後寫成了這篇review article。我想這應該是討論這個議題的最新、最完整之作了。 對於一個跑者(雖然還算初階)兼醫者的我來說,我所關心的是:如何跑,才能跑得健康。因為我喜歡跑,也想要繼續跑。但是,總要保有健康才能跑啊~~。而且,身為一個醫師,如果做了錯誤的保健示範,那可就丟臉丟大了~~。 所以,我深究了這一篇文獻。但是,原文落落長,有九頁之多。我只能摘要和大家分享了。 我們都知道常期規則性的運動,是一個高度有效的良藥,可以用來預防及治療很多的慢性疾病(如:高血壓、高血糖、高血脂…),而且能促進心臟血管系統的健康及延長壽命。這是教科書上寫的,教科書上沒寫的其實還有更多。比如:讓你身形健美、活力充沛、充滿自信、春風滿面、魅力十足…… 不過你得想想,適當的藥量可以治療疾病,維護健康。但是,當藥劑過量時,卻會讓你未得利先蒙弊!那麼,運動是不是也該有類似的情況呢?這正是這篇文獻所要探討的主題。 什麼是過量的耐力運動,作者在文首的摘要就提到:馬拉松、超馬、鐵人三項賽、長距離單車賽皆屬之。有越來越多的文獻資料顯示,從事這些耐力型運動時,或是為準備這類比賽而做的訓練時,都會使心臟呈現過度負荷(overloaded)的狀態,血中的心臟生化指數(cardiac biomarkers)會暫時性地增加(通常這代表心肌受損的現象)。通常,這個現象會在一週之內恢復正常。但是,如果這種傷害是經年累月的反覆發生,在“某些人”身上,可能就會導致斑狀心肌纖維化(patchy myocardial fibrosis)的發生。而這種變化容易誘發心律不整! 好吧!看來“喝酒過量有礙健康”這句話也可以套用在運動上面了!那麼多少的運動量叫“過量”呢? 2011年有一篇大型研究報告指出,即使每天少至15分鐘的中度運動也能對身體健康帶來益處,而這個益處會隨著“劑量”的增加而增加。但是,激烈的運動在持續超過一個小時之後,就不會再帶來額外的好處了。 2012年也有一篇文獻發表了一個追蹤長達15年,觀察人數多達52000人的醫學研究報告。結論是:總的來說,跑者(runners)的不分原因死亡率(all-cause mortality)比非跑者(nonrunners)的死亡率降低了19%!但是若仔細一點,從跑的劑量(距離、速度、頻率)來比對,卻發現,劑量和死亡率之間有一個U型反轉的現象。即,這個劑量在超過了某一個額度之後,不但沒有帶來額外的好處,還會帶來不利的影響! 統計數據所得到的,對延長壽命的最佳跑步“劑量”是: 最佳週跑量:每週跑8-32公里(5-20 miles) 最佳跑速:每小時10公里左右(6-7 miles/hr),大約是六分速左右(pace 6:15~5:20)最佳頻率:每週跑2-5天 這個最佳劑量,對大部份的馬拉松跑者來說,一定會感到出乎意料之外的低!尤其是週跑量和跑速。以我這個初階的跑者來說,在石岡半馬前的一個月,我的週跑量一直都超過50公里。看來這顆“老”心臟,真的可能被我操過頭了。 不過,作者們最後強調,以上的說法只是就目前的證據所建立的假說,而且這樣的假說有可能僅適用於“某些人”而不是所有人!仍需要更多的證據,來獲得更一致的認同,或者,找出“某些人”到底是哪些人? 無論如何,科學的精神不就是,有多少證據說多少話,有多少證據做多少事嗎?就貪生怕死之輩如我來說,我寧願先把噙著淚水、仰望藍天的眼光收回,然後靜待進一步證據的指示… 關於跑步,我說的其實是,暫時我將:跑帥,不跑快。先催眠自己:跑健康,跑得長長久久,才是真厲害。

作者:張文華
撰寫日期:2012-12-12